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7月份,70個大中城市中,新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51個,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41個,兩者均創下年內新低。當月,新房和二手房平均環比漲幅分別為0.3%和0.1%,同樣為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降溫并非局部現象。官方數據顯示,7月份一二三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環比漲幅均出現回落,甚至由升轉降。
房價“拐點”隱現
在新房漲幅回落的同時,7月中國多地二手房價已經率先出現實質性下跌。
官方數據顯示,70個大中城市中,當月二手房價下跌城市數量達到26個,即:近四成城市二手房價下跌。其中,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轉為下降0.1%。此前二手房價漲幅居前的深圳市,二手房價也已連續三個月同比下跌。
專家認為,罕見的金融強監管與行政性調控同時發力,推動了房價的持續降溫。
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指出,7月上海執行二手房掛牌價核驗,西安、紹興、無錫等城市出臺二手房指導價,成都公布第二批二手房指導價小區,二手房指導價的調控效果快速釋放。此外,銀行針對二手房市場按揭貸款的收緊幅度更大。這讓調控在二手房領域的效果更為顯著。
以一線城市深圳為例,7月份,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0.4%,跌幅進一步擴大。深圳二手房價同比漲幅收窄至7%,不再處于“領漲”位置。
市場熱度的回落不僅僅表現在房價上。中指研究院測算,7月單月,受持續趨嚴的樓市調控政策影響,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、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8.5%和7.1%。這是年內銷售數據單月同比首次出現負增長。
年內樓市相關調控達380次
市場熱度的回落與調控持續加碼有關。
16日,大連市加碼樓市調控。當地新政規定,在大連市的5個區內,新購買的商品房需自網簽備案之日起滿5年方可上市交易;二手住房需取得《不動產權證書》滿3年方可上市交易。新政同時限制了大連市住宅用地出讓溢價率等。
據貝殼研究院統計,7月北京、成都、東莞、佛山、廣州、杭州、合肥、南京、廈門、上海、紹興、深圳、無錫、武漢、西安、重慶等地發布28次房產調控類政策,調控頻次高于6月,其中多數政策為前期調控政策的加強和查缺補漏。
以上海和深圳為例,針對離婚購房出臺了限購政策,增強政策嚴謹性,這也是近期市場熱度持續減弱的主因。
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,2021年來,各部門、各地方出臺的房地產相關政策已經超過380次,平均每個月相關調控出臺超過50次。這一調控頻度已經超過了2020年和2019年。一些樓市熱度較高的城市如:上海、深圳、東莞等更是反復加碼調控。
在各地因城施策的基礎上,今年以來,住建部的督導、約談等成為調控“指揮棒”。近期,住建部約談了銀川、徐州、金華、泉州、惠州5城。這五個地方近幾個月二手房價出現明顯降溫。
8月2日,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,7月受監測的29個主要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8.69%,近六成城市成交環比下滑;29城樓市成交同比下降約26%。資料圖為重慶高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