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受生產成本提升、國際市場價格傳導、社會庫存較低等因素影響,國內化肥價格明顯上行。監管層接連出手,保障化肥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。
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近期部分化肥品種價格漲勢已明顯趨緩,有關政策措施已起到積極效果。
孟瑋表示,發改委將加強市場供需和價格形勢分析研判,綜合施策、長短結合,積極采取包括推動降低化肥企業生產成本、支持企業提高開工率和產量、加強儲備和進出口調節、暢通化肥成品及原輔料運輸配送、維護化肥市場流通秩序、大力推進化肥減施增效等政策措施。
年初以來,農資價格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下出現較大波動。今年1月上旬到7月下旬,尿素(小顆料)價格從1929.8元/噸漲至2822.5元/噸,期間漲幅達46.26%。復合肥(硫酸鉀復合肥,氮磷鉀含量45%)價格由2290.0元/噸漲至3097.7元/噸,期間上漲35.27%。
機構分析,受全球貨幣寬松政策影響,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。海外工廠因疫情停工,部分訂單向國內轉移,導致我國出口貿易持續增長,市場需求旺盛。目前尿素開工和產量均處在偏高位置,庫存偏低、成本支撐等因素共同導致了基本面供需偏緊格局,進而使化肥價格上漲。
孟瑋介紹,為保障國內化肥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,發改委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。春耕期間,連續3個月組織投放部分國家化肥商業儲備,全國氮肥、磷肥和復合肥價格漲幅明顯收窄,部分月份、部分種糧大省價格明顯下降。
此外,發改委推動200億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盡快落地,緩解農資成本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。約談提醒重點化肥企業,配合有關部門,加強化肥市場監管,對涉嫌哄抬價格的化肥企業立案調查。鼓勵有關行業協會發布倡議,呼吁企業增加生產供應、穩定市場價格。
|